欢迎访问沧州交通学院通识学院官方网站!

思政教研室关于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各项要求,不断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和水平,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教学方面

1、完善思政课教材建设。

在教学中四门思政课都是使用的教育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一教材(2018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遵循教材的基本逻辑,又要结合实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我校的具体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找准结合点,积极调整充实课程内容,明确重点,破解难点,把新思想贯穿在教材中。

以规范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为基础,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系统融入各学段课程内容。深入开展课程内容研究,组建以课程组为单位的研究团队,深研教材内容,多层面推进教辅体系创优,实现以研促教。把聚焦课程内容重点难点与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学生需求相结合,通过提炼教学要点、打磨教学专题,挖掘实践素材、编撰教学案例,集体研究攻关、制作教学课件等工作,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体系。

2、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

首先,课堂教法创优。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化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点。一直以来,思政教研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个结合”,即“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知识性传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常规性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索与尝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专题式、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问题式、辩论式、演讲式、嘉宾访谈式等,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了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主要做法有:

做法一:以专题形式讲授四门政治课程。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此门课程中以《科学规划自我 ,打造成功人生》、《放飞梦想,成就未来》、《直面挫折,逆境应力》、《德耀人生——道德使人生更幸福》、《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人——依法治国》等专题的形式给学生们讲授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贴近现实、贴近学生。

做法二: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我们结合时政要闻和学生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比如,结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抗疫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和事迹案例给同学们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怎样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领导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积极抗疫,战胜疫情的。同时让学生更加了解党和政府把国家“援外抗疫,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举措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结合,体现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结合实际的案例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同时会穿插学生比较喜欢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小视频,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会播放比较热门的电视节目---《开讲啦》《非你莫属》《我是演说家》《朗读者》等相关片段,使学生们耳濡目染,实现情境与感悟相统一。

做法三:创新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课堂获得感。

在新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尝试布置学生就社会道德风尚问题深入实际,学生以演讲、舞蹈、道德小品、PPT讲解等多种形式到课堂交流,使参与式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大大提高。这些尝试,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让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以此门课程为切入点,并结合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积极鼓励学生们通过课件展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让同学们收集和播报国内与国际时政新闻,老师评论分享看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纳入朗诵与唱红歌等元素。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时,当有的学生听着朗诵叶挺先生的《囚歌》,都在下面默默地流泪;当看到学生担任红歌指挥,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胸中的激昂与澎湃,那种爱国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整个课堂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氛围,这时让学生觉得爱国主义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思想政治课主要是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这种精神层面的提升光靠“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完成的。

做法四:适时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思政课教师会针对每一阶段发生的时事政治开展相关主题探讨会,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教师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主渠道作用,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思想动态,适时开展了《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制度自信-十九届四中全会解读》《十九大报告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2019年度两会解读》等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提升了教师把握时事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时事的理解程度,及时引导了学生的思想动向,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认真落实党课任务,确保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入脑、入心、入行。

做法五:改革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方法,尝试新的考试方式,各门课程的考试和考核实行标准化命题和考试,统一试题、统一成绩评定标准,采用闭卷、平时作业、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注意加强平时考核,即学生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读书报告等成绩记录,并把考试与平时综合考查结合起来,具体成绩评定方法: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5+社会实践成绩×25+期末试卷成绩×50%。

其次,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实施课程建设信息化工程,不断摸索“互联网+思政”新模式。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发展,为满足信息化时代学生需求,思政教研室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为提高教学时效性,创新教学方式和途径,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行教育教学体系的融合,不断摸索“互联网+思政”新模式,在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均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思政课教师与学生通过手机平台中的“雨课堂”互动,弹幕参与问题讨论、屏幕滚动随机点名提问,气氛相当活跃。通过大屏幕随机滚动的方式进行点名,当一个名字弹出,全班同学发出一阵笑声。学生的参与度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紧张起来,讨论也更有针对性,互动答疑更充分。老师们根据授课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选取一些经典的、值得思考的优秀电影片段,穿插到课堂中。结合授课内容,分析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解决他们存在的困惑。

积极加强德育网络互动平台建设,重视网络教育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班级网站、微博、QQ群、飞信、微信等形式,思政教研室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思源论坛,加强与学生互动,这样利用这些网络通讯工具随时随地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目前“思源论坛”微信公众号已推出《给海滨学院大一新生的寄予》《1个未接来电》《请不要总是做最后一排》《中国最年轻教授-刘路》《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等36余篇文章。这些文章深受学生好评,学生一致认为能够触动心灵,这拉近了我们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我们和学生友好平等交流关系的形成。

目前,思政教研室已经通过腾讯会议建立了网上集体备课平台。在此平台上,思政教研室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每周四下午定为集体备课日。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通过交流教学案例,探索教学方法,畅谈心得体会,逐步统一、深化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认识和把握,加深了教师对思政课内容与体系的理解,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二、加大思政课教科研工作力度。

在加强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创优的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教师科研工作力度。

1、科研工作总体目标

1)科研队伍建设目标:加大师资人才培养力度,挖掘各类优质教师资源,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学科研队伍。

2)科研经费目标:按教育部关于本科院校思政课建设标准积极申报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费,并设立思政课科研专项经费。

3)学术水平目标:依托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和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方向,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争取发表核心期刊级别的学术论文,积极承办校级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学。

4)科研水平目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教育实效性为评价标准,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主线,构建独具特色的、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的思政课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力争获得省级以上各类课题项目和科研奖励。

5)产学研目标:积极承担学校理论研究与宣传思想工作有关任务,认真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宣讲工作,用科研成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6)学术组织建设目标:成立思政课学术发展与科研评价组织,完善科研指导制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质量;健全科研活动机制。

7)科研管理目标: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科研活动的管理和引导,提高科研组织和管理水平。

8)科研考评目标:建立和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思政课科研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科研创新和理论服务的积极性。

2、科研工作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政课科研的价值引领功能;

2)坚持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科研创新积极性;

3)坚持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思政课科研工作制度;

4)坚持增强获得感,促进思政课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

重大工作:

  围绕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这一主线开展科研工作

重点工作:

1)构建独具特色的、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成果。(2)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3、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2)加强师资建设;(3)加强科研平台建设;(4)加强研修研学基地建设;(5)加强经费保障和支持力度

4、政策需求

1)希望学校提高对思政课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视程度;

2)希望学校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和科研经费支持;

3)希望学校科技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形成科学合理、积极宽松、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科研管理体系。

三、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1、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需要引领者,应集中精力、精心选拔、重点培养、努力造就一大批理论基础深厚、政治信仰坚定、专业水准精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使其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得更好。

2、积极引进人才,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思政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引进专兼职教师,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室”等平台,整合思政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兼职教师准入制度,从学历学位、专业背景、教学水平、师德师风等方面把好思政课兼职教师入职关。

建立并完善选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体制机制。既要保证思政课教师来源可靠,又要确保其质量优良。要合理设置专兼职比例,确保形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3、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

提供良好得教学科研环境,改善办公条件,确保思政课教师可以专心投入教学、做好研究,为其提升素养、精进业务提供保障,促使其不断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教研室集体备课研讨,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更好引导学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4、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体系建设

要努力使思政课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推进其培育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长效化进程。既要使思政课教师职前培养有方案、有教材、有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强认同感、使命感、责任感,又要切实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使其实现对新思想、新理论的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并促进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革新。

5、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加大培训力度。

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培训班和微课教学技能培训班。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和开展高级访学活动。

6、积极拓展学术交流途径与渠道,帮助教师开阔学术视野

支持教师参加学术年会、邀请名家讲座、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支持教师“走出去”交流等形式,为教师获取学术信息,提升教学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7、挖掘整合好校内校外思政课教师资源。

贯彻落实“八支队伍上思政课讲台”要求,制定《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二级学院书记“思政课上讲台”实施办法》。畅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出通道,将优秀的人才汇聚到队伍之中,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8、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工作。

要切实改变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使评价真正向教学倾斜,才能激发思政课教师“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督促思政课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实际本领,保证教师时刻对标,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方向性,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准确性、实效性。

思政教研室2020.7.13